欢迎访问人民品牌网-peoplepinpai.com
滚动新闻:     · 我为中国茶丨这一杯,是他们被看见的开始     · 第十届“两岸一家亲 财源四海通”海峡两岸赵公明财神文化研讨会暨道德经新解研讨会在陕西周至成功举办     · 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 将于端午期间举行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农机专家开展项目评审与培训,助力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精准施策
  1. 首页
  2. 乡村振兴
  3. 内容

我为中国茶丨这一杯,是他们被看见的开始

 日期:2025-05-21 人气:19375 责任编辑:缪斐恪 来源: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5月21日,是第六个“国际茶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茶,各地的人们以不同方式致意手中这一杯,或回望千年茶史,或端起一杯新茶饮,传递着当下的鲜活。作为由中国倡议推动设立的全球性节日,国际茶日不仅是对茶文化的致敬,更是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农耕与产业、传统与现代的公共对话。

新茶饮,正是这种连接的一种当代表达。它不只是形式上的年轻化、品质上的健康化,而是以更开放的方式参与传统,以更便捷的路径延展文化。它让茶回到街巷,也重新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一杯茶饮的背后,有山川的劳作,有手工的传承,也有产业链条的默契协作。

2023年8月8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茶百道、古茗、书亦烧仙草、沪上阿姨、喜茶、益禾堂、茶颜悦色、7分甜9家新茶饮品牌共同发起“新茶饮公益基金”,旨在依托新茶饮行业优势,支持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和产业助农,同时关注助学和重大灾害救助。同年12月,甜啦啦正式加入。10家新茶饮品牌共同参与的新茶饮公益基金,正是推动这场协同的机制之一,通过公益帮扶让源头的价值不再被忽略,让那些原本留在山里的努力,被看见,被尊重,也被写入这杯茶的未来。

扎根沃土:茶山不是“供货地”,是价值的起点

一杯茶的旅程,始于山间,而山间的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农人的心血与土地的温度。在许多欠发达地区茶叶产区,面临种植零散、加工非标、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制约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此,新茶饮公益基金深入四川名山区、贵州湄潭县、广东梅江区等茶区,在名山区规划建设3000亩绿茶绿色示范基地,发展智慧茶园和数字产业链,在湄潭县推动“村集体+合作社+本地企业+政府”多元联动机制,围绕红茶机械化采摘、商品化基地建设、调饮人才孵化等路径打造茶叶供应链闭环,在广东梅江区,依托乌龙茶资源优势,推动加工设备升级与深加工产品开发,实施“产业村长”机制和人才振兴计划。

通过一系列系统茶产业帮扶举措,一条贯通“种—采—制—销”的价值链正逐步形成,并推动世代耕耘的茶农从产业链的“隐形”一环,蜕变为掌握发展新技能、参与价值共创的新农人和产业合伙人。

匠心传承:技艺不是保存,是重回生产力

从沃土滋养出的鲜叶,到成就一杯好茶的精湛技艺,其间是匠心的接力。中国茶乡,千年技艺薪火相传,但当标准化成为主流,很多传统制茶技艺被边缘于市场之外。

新茶饮公益基金·乡村工匠赋能计划制茶技艺项目正是对传统制茶技艺重回生产力的回应,通过挖掘四川、福建、云南、贵州四省200名制茶技艺乡村工匠,开设“工匠学堂”,践行“师带徒”等形式,系统提升乡村工匠在经营管理、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助力其融入现代茶产业链,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来自不同产区的制茶人开始在课堂上用新的方式讲述老手艺。他们不再只是守着茶桌,而是开始站上了产品的前台。

行业担当:以品质茶饮书写中国茶文化

新茶饮的蓬勃发展,不只是风味与形态的创新,更深层地激发着一场围绕中国茶的产业重构与文化认同。它既连接传统茶文化的根脉,又承载面向年轻世代的表达方式。

新茶饮的“新”,不是颠覆传统,是在茶原料上融入果香与奶韵,丰富味觉层次,提升健康品质,是在工艺上以标准化流程延展传统技艺的表达边界。这些探索,不仅为茶注入了时代的生命力,也为新茶饮公益基金的实践提供了现实土壤与广阔空间,公益因此成为一种由内而生的回应。

立足于“新”,反哺上游,笃行公益初心。新茶饮公益基金秉持助农核心方向,聚焦茶叶种植,关注芒果产业协同发展,支持乡村人才赋能。原本分散的链条,正因公益帮扶的创新、技术手段的介入,逐步被整合进一个更具韧性与协同力的产业系统,每一位从业者都不再是隐身在流程背后的要素,而是这杯茶基础:农户的种植、工匠的制作、调茶师的演绎、消费者的选择,共同勾勒出今天中国茶的流动图景,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茶故事。



人民品牌网 www.peoplepinpai.com ),是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为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人民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热点聚焦
新闻推荐